爱心公益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凸显  云南爱心鸟联合昆明医科大营造关爱环境重视精神慰藉
 
从古至今,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主流观念下,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对于数量庞大失独家庭而言,他们的养老保障和情感依赖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
 
7月12日,云南爱心鸟失独家庭关爱中心联合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10余户失独家庭开展访谈工作,了解他们实际困难和诉求,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让这个悲伤的群体走出阴霾,重获阳光。
 
 
赵阿姨  63岁  最怕生病做手术没人签字
 
“我现在没病没痛,每天还能到处走走。”赵阿姨感慨道,“最怕将来我有个病痛,需要签字做手术都没人帮忙。”现如今看着赵阿姨的精神状态很好,每天参加老体协的身体锻炼,号召其他阿姨一起去公园游园,脸上也总是乐呵呵的,可曾经的她也囚于独子病逝、老伴撒手人寰的双重打击中,整日以泪洗面。
 
从悲痛里走出,赵阿姨花了整整8年时间。期间亲人的陪伴,公益组织的心理疏导,让她逐渐走出家门接受新生活,并志愿参加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只是每当说起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她也忍不住担忧。
 
如今孤身生活的赵阿姨,担心的问题很多:看病排队挂号、做手术时家属签字、晚年的饮食起居......平常人家轻易能解决的事,都成了她的忧虑所在。
 
 
李阿姨  72岁   干点家务活都要分几次完成
 
在调查走访中,72岁的李阿姨算是群体里年纪比较大的失独者,养老需求更为迫切。2015年女儿因卵巢癌离世,遭受变故的李阿姨至今还被忧郁症和焦虑症困扰,需要按时吃药控制病情。前两天,老两口一起打扫房间,简单的卫生清理,老两口都要分几次完成,常人两下子就能搞完的家务,李阿姨和老伴却耗费大半日时光。随着暮年迫近,日常的起居都让老两口疲于应对。
 
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这些小事已经逐渐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沟堑。对晚年生活力不从心,李阿姨两人的养老需求越发迫切。
 
 
张阿姨 60岁  最担忧孩子以后的生活
 
张阿姨虽然不是失独者,却同样面临生活的困境。谈起自己的经历时满脸愁容:老伴近70岁,孩子36岁,原本幸福欢乐的家庭,因孩子的遭遇被愁云笼罩。2010年,孩子在工作中不知遭受了什么刺激,情绪低沉,等家人发觉已是重度抑郁,不时自寻短见。直到2017年,在家人和专业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孩子的病情有所缓和,但仍无法参加工作,也抗拒出门社交,如今封闭在家,仅凭父母的退休工资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开开支与他的治疗费用。
 
父母垂垂老矣,而孩子因为疾病,不能适应社会工作。没有工作收入及其他经济的保障,孩子的未来充满各种变数,是老两口目前最担忧的事情。
 
昆明医科大邓睿:呼吁建立“失独家庭”救助政策体系
 
据原卫生部(卫计委)《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以按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推算,我国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算,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失独问题已成为一个日渐凸显的社会问题。
 
失独家庭正在面临各种实际问题,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生病、经济和养老保障已成为他们目前最担忧的事情。爱心鸟公益及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邓睿老师通过调查及访谈,了解失独家庭的处境和需求。如何完善失独家庭保障机制,改变云南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现状,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针对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困境,邓睿老师指出,独生子女的变故,使父母陷入了老无所依的境地。如:失独老人住院、手术存在无人陪护、无人签字的问题;失独老人在出现突发疾病时,缺少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理的联系人。在目前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经济收入较低的失独老人,在日常基本生活支出上得不到保障。
 
独生子女的死亡,对于有些家庭来说意味着家庭精神支柱的垮塌,夫妻之间的感情容易出现裂痕,已经不圆满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存在瓦解的隐患。邓睿老师认为,社会及有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度失独家庭的扶助问题,完善失独家庭救助机制,保证失独家庭的正常生活所需。
 
 
爱心鸟公益及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在后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真正了解云南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现状和需求。同时也向大家呼吁,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共同加入到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群体中,给老人们带去生活的欢乐,让她们敞开心扉迈出家门,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让社会的爱凝聚成支撑前行的力量,让老人们的未来路,不孤独。
 
 

爱心鸟公益详情,爱心鸟公益,爱心鸟公益

爱心鸟公益详情-爱心鸟公益

爱心鸟公益详情,爱心鸟公益